童蒙养正:圣贤智慧的陶冶,养正,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,养其正心正德正见正行,教育对人、对事对物的正确态度。
修身齐家:修身齐家儒家的伦理政治,指加强自身的修养,治理好家政。
尊师重道: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,也指教师传授知识,尊敬师长,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。
知书达理:有知识、懂礼貌,为人有文化素养,也说知书识礼。
为什么读经会让孩子成为记忆超人?
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,尤其是在13岁前,具备强的能量。正常坚持读经一年的孩子,无论古文还是现代文,基本能够读两遍,背出来。这是科学,是因为一年的时间磨炼了脑细胞,培养了立即记忆的能力,孩子具备这种能量。经常背诵经典,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的提高,50%的孩子能达到“过目不忘”的程度。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,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,并一生都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。别小看了这个记忆力,在我们中国应试教育的现状里,这是是抵御应试教育摧残孩子的法宝,单词要背,句子要背,物理公式要背,数学题思路要背,更别说政治,历史,语文这些了,如果通过我们两到三年的训练,孩子养成过目不忘的习惯,是给了孩子一个神奇的魔术棒,解开了现代教育的枷锁。
为什么国学让孩子励志?
教育的真正目标,我们学过《易经》就很清楚,叫作“蒙以养正”,一个小孩子最开始的时候,养正是第一目标,养正就是养他的心,而我们现在的做法都是在养形,让他学很多技能,考很高的分数;不知道儿童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养志、养气,因为小孩子是春天,春天要让他有志气,我们二句话,第一句叫:“傲不可长”,一个人可以有骄傲,但不可太骄傲,第二句是“志不可夺”。我们现在要么让孩子特别骄傲,什么赏识教育,不断地表扬,让孩子特别骄傲,要不然就让他没有志气。所以在傲与志气中间有一个点,这就是我们的目标,要培养孩子的志气,不要让他没有志气,所以教育最高境界是:“不治己病,治未病。”
为什么读经典会让孩子更懂得担当?
读经典的孩子的人生观是从小树立的,一个目标执行力很多年,也没有改变过,自然懂得承担。
举个例子:读经典的孩子与不读经典的孩子成人后去拜佛。一个孩子说‘佛祖,请保佑我事事顺意,家人平安吧。’这是推卸责任啊,佛没有办法去承担每个人的责任,如果有,那就是迷信了。读经典,有内涵的孩子长大会认识到,其实佛法是哲学,不是单纯的迷信;他会知道,责任是自己的,佛给他心灵以力量从而担负得起自己的责任就好了。所以读经典的孩子当然懂得担当。
为什么读经典会让孩子做事情更有恒心?
《论语·子路》“言必信,行必果。”任何一个事业的成功=选择+坚持+执行力。当孩子立志背诵经典的那一天开始,坚持每天三十分钟。
一年,两年下来,七年,八年下来,除了收获丰盛大智慧。试问,世间还有哪一件事情,哪一种事业这个孩子不能经营好,坚韧不拔。别人难以考取的硕士、博士,对于一个坚持多年读经典的孩子,还有难度吗?
上一篇:学习国学好处
下一篇:浅谈国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作用
相关推荐
国学经典,是中华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,也是中国人文化身份的象征。一个中国人,如果没有经受国学经典的沐浴与洗礼,那他的文化身份就不是中国人。就在9月9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,关于传承中华文化的鲜明表态立刻引起强烈的反响与共鸣。
2020-01纵观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外的重要演讲、署名文章和寄语,他多次引用古典诗句、谚语、典故来阐述思想,展现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。谆谆告诫,语重心长;殷殷期望,寄意深远。值此岁末年初,学习路上整理了习近平主席2015年讲给世界的15个典故,以飨读者。
2020-0111月17日,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围棋比赛接近尾声之际,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围棋文化重要指示专题报告”在衢州饭店举行,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
2020-01胸藏文墨怀若谷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国学是中国数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,下面这些国学知识,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哦!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,国学更是其中之精髓,每天让孩子学习
2020-01